16周训练计划
第一阶段:基础建立(1-4周)
这一阶段重点是逐渐增加跑量,主要进行轻松跑和部分阈值训练,为后续强化训练奠定基础。
第1周(总跑量:约30公里)
周三
阈值训练:20分钟热身 + 3×5分钟阈值跑(间隔2分钟轻松跑)+ 10分钟放松跑
第2周(总跑量:约35公里)
周三
阈值训练:20分钟热身 + 4×5分钟阈值跑(间隔2分钟轻松跑)+ 10分钟放松跑
第3-4周
继续按照类似模式,逐渐增加跑量和强度,第4周末长跑达到14-16公里。
第二阶段:强化训练(5-10周)
这一阶段加入更多质量训练,包括间歇跑和马拉松配速跑等,进一步提高心肺能力和跑步经济性。
第5周(总跑量:约40公里)
周三
间歇训练:15分钟热身 + 6×800米(间歇400米轻松跑)+ 10分钟放松跑
第6-10周
继续增加训练强度和长跑距离,第10周末长跑可达22-24公里。加入更多马拉松配速跑,帮助身体适应比赛节奏。
第三阶段:巅峰调整(11-14周)
这一阶段达到训练量巅峰,包含最长距离的长跑(约30-32公里),并继续强化马拉松配速能力。
第12周(总跑量:约65公里)
周三
质量训练:2公里热身 + 3×3公里马拉松配速(间隔800米轻松跑)+ 2公里放松跑
周日
长跑 30公里(保持轻松配速,最后5公里可尝试马拉松配速)
第四阶段:减量恢复(15-16周)
最后两周显著降低训练量和强度,让身体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,为比赛日储备能量。
第15周(总跑量:约45公里)
第16周(比赛周)